【展览】董希文参展 |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及“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发表时间:2023-07-11 09:00作者:编者
文章附图
原创 编者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3-07-11 09:01 发表于北京
2023年7月8日—10月16日,“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之后又一重量级展览“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该展是民生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之“文明的传承”篇,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暑假档文化大展,展览自7月9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图片

此次展览是2023年度规模宏大的近现代艺术大师专题展,以超级经典,罕见精品原作以及沉浸式体验场景,全力展示20世纪中国艺术巨匠宏大的格局观和其作品中浓重的家国情怀,以及百年巨匠们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着中国艺术更新迭代的世纪图景。

图片


展览共展出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刘海粟、李苦禅、吴作人、蒋兆和、吴冠中、石鲁、关山月、赵望云、叶浅予、黄胄、张仃、溥儒、高剑父、黄君璧、何海霞、董希文、吴湖帆、于非闇、颜伯龙、李叔同、郑诵先、于右任、高二适、沈尹默、赵朴初、林散之、启功、邓散木、沙孟海、柳亚子、郭沫若等40余位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的时代经典作品。

作为汇聚本年度20世纪最多重量级、最具广度、最带传奇色彩大师的重磅大展,既有致敬大师的立意高度,更能感受到与当下的连接与创造力,实现穿越百年艺术时空的高远影响与对话,从而真正的激发当下对文化自信的深刻领悟。

图片


原文化部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蔡武;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樱;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百年巨匠》纪录片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一得阁董事长孟繁韶;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杨涛;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郭沫若之女郭庶英;董希文之女董一沙;刘海粟之女刘蟾;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可染之子李庚;台湾黄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会长、黄君璧之女黄湘詅;《百年巨匠——书法篇》总导演寒冰;恒通创新园总经理郑韬;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马鞍山采石矶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怒涛;马鞍山市林散之艺术馆馆长查亚凝,以及中国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图片


展览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单元:民生在勤,共分为四个小单元:归园田居、益者三友、爱古重今、俯仰之间,体现的是百年巨匠们有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的士人思想以及修身、齐家的情怀,他们在艰难动荡的时代中,用画笔把握时代脉搏,勾勒出一幅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古老的中国书法绘画技艺推向新的时代。单元二:筚路蓝缕,包括林泉高致、入木三分、白鱼赤乌、任重道远四个小单元,主要体现的是百年巨匠们将自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山水、瑞兽、诗词作品中去。此时,书画艺术家画笔下的山水已不再是自然山水的简单再现,它们饱含着艺术家作为传统士人“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任何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都不能跳出他们所对应的时代,中国近代最大的时代变量便是西方艺术的强力输入,百年巨匠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中西融合间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单元三:思则有备,采用智能展厅交互方式与结果,观众可以现场参与创作书画。

图片

董希文《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

布面油画 78x230cm 1958年


本次董希文参展的作品《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是他当年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修建现场的写生,场面宏大,细节丰富精微,正像董希文自己所倡导的,一幅画要“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作品生动的体现了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万人参与建设新国家的劳动热情。
任何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都不能跳出他们所对应的时代,中国近代最大的时代变量便是西方艺术的强力输入,百年巨匠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中西融合间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为中国艺术的发展上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展览旨在聚焦和探讨百年艺术大师经典作品,触摸时代脉搏和时代风貌,回应当下文化根脉的传承与创新精神,以及关注并呼唤“巨匠精神”的回归。无论从立意还是技法,大师们都充分艺术化的将时代精神凝结在作品中,使得我们有幸在今天,仍能有机会感受到这些鲜活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冲击。对于这些近现代艺术巨匠及其作品的再发现和再讨论,是传统文脉的延续的绵延,更是当代语境的活化及创新。


图片长按图片可扫描二维码,收听《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的作品介绍


为最直观的呈现中国百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本次展览结构上还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以全息性、立体性、场景化的展示方式集中呈现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艺术作出革新贡献的艺术巨匠的历史语境,以创新的展览方式提供观看大师群星闪烁的当代视角,让更多观众通过作品,真切感受的中国社会经历前所未有的百年风云变幻,以及大师们一生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与历史命运搏斗,与时代交融的“成长法宝”。


图片


展览缘起于民生银行独家赞助的《百年巨匠》大型纪录片,此纪录片曾被“新闻联播”13次报道,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湖南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北京画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马鞍山市林散之艺术馆、泰州市高二适纪念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荆州博物馆、台湾黄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民生书法艺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

↓↓↓文章未完 请继续往下翻↓↓↓
还有新增的常设展:”绵延3-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展出董希文云南驮马图现场照片及介绍。



文明的传承 : 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展览日期: 2023年7月8日—2023年10月16日(7月9日起对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 ( 周一闭馆 ),10:00—18:00,闭馆前半小时停止入馆
展览地点:北京⺠生现代美术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 9 号恒通国际创新园 C7
首席赞助:中国⺠生银行
支持单位:北京⺠生文化艺术基金会、荣宝斋
联合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北京市徐悲鸿纪念馆、湖南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 、荆州博物馆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 、⻢鞍山市林散之艺术馆、江苏省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台湾⻩君璧艺术协会、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 、北京⺠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 、上海⺠生艺术基金会 、北京⺠生现代美术馆 、 ⺠生书法艺术馆、 上海⺠生现代美术馆
学术顾问:范迪安 、徐里 、徐涟、吴洪亮 、杨京岛
出品人/总策划: 王磊
总执行:刘震子、曹雪森、陈鸿毅
策 展 人:曹雪森、陈鸿毅、刘国梁
学术主持:吴洪亮、于洋
展览顾问:杨韬
展览设计:王 杰 、邵 笑 、刘 克 慧
展览执行组 : 曹雪森、陈鸿毅、张炳旺、刘佳、李佩琦、孙晓庆、刘佼、陈晓峰、丁书哲、徐沁萍、吴雪琴、崔海波、宋迪、张帆、王澍、曹萱、王 者 、单 宇 红 、高 珊 、刘 伟 、刘 杰 、高 胤 洲 、刘婧姝


图片


▼   ▼   ▼   ▼   ▼   ▼   ▼   ▼
同期展出”绵延3-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常设展),董希文青年时代表现抗战期间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生景象的巨幅长卷《云南驮马图》稿也在继“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继续陈列,同时展出的还有黄永砯、钟鸣、杨诘苍、张培力、刘小东、喻红、段建伟、秦思源、赵亮等当代艺术家的绘画、装置、声音等多元形式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董希文 《云南驮马图》稿

纸本水粉 112x1114cm 1944年


这件董希文于1944年30岁时的重要作品:由多张小纸拼接绘成的11米长卷《云南驮马图》稿,是他采用曾在云南地区跟随马帮行旅时大量的写生创作而成。大面积的赭红底色,以线描重彩画就,手法朴素天真,形象生动诙谐。复杂的情节连绵不断,时空交错中多达数十只马匹和众多男女老幼,表现出马帮历经漫长的旅途,装卸货物,喂马、就医,交易买卖,及贫富对比等等细节,生动的呈现了抗战期间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生景象,也寄托了画家对劳苦民众的深切关怀。

画面后方一处并不十分醒目的细节尤为感人:车水马龙的闹市中,一个男孩正弯腰蹲在地上的背影,他面前的墙壁上,幼稚的描画着人和马的故事——一幅他眼中的世界。而这个蹲在地上画画的孩子正是当年只有二十来岁的艺专学生董希文!这个青年身穿破旧衣衫,风餐露宿,跟随马帮走过一程又一程,看见他们为了生计赶着驮物的马匹辛劳疲惫,看见马儿因长久背负重物磨出了鲜血……这一处处细节映照出青年画家对劳苦生命的深厚同情与关爱。而董希文又是以这样谦卑、含蓄的方式把自己留在了他所熟悉和喜爱的马帮中间。

这幅落款为‘’稿‘’的《云南驮马图》,一定曾在胸怀大志的董希文心中绘成过一幅完整的壁画长卷。虽然历经世事与磨难,他的这一理想没能实现,几十年后的今天能够将这幅代表了当年青年画家勇于创新精神的画“稿”展示在世人面前,也稍许了却了一桩遗憾。


图片
长按图片可扫描二维码,收听《云南驮马图》的作品介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展期:2020.9.25—常设
展览总监:王磊、刘震子
策划团队:董冰峰、李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拼音排序)
主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协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首席赞助:中国民生银行
馆长室:李峰、张炳旺
展览部:王燕、梁贝宁、王文姝、闫靖宜
媒体公教部:陈晓峰、丁书哲、刘佼、刘婧姝
商务部:李佩琦、崔海波、宋迪
服务部:乜晓瑾、刘杰、段晓妹、冯潇行
政财务部:徐沁萍、吴雪琴、王澍、朱金海、张乐、高胤洲、王艺轩
实习生:李艾佳、李玮佳、王潇



图片





图片


图片
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
图片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光华溇,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
董希文少年时受家庭重视新学影响,同时对中国宋元明清绘画及瓷器多有接触而喜爱,埋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先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École des beaux-arts de l'Indochine(原译: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主要师从于颜文樑、林风眠、常书鸿、恩·巴蒂等人。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
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地区的他,用大量的写生和创作探索具有中国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的线性油画,在《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云南驮马图》等作品中表现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1943年董希文远赴西北大漠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技法和精髓。
1946年他来到北平,应徐悲鸿邀请担任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的巨制,如《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
五、六十年代他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并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出大量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如《大渡河泸定铁索桥》、《班佑河畔高草地》、《山歌》、《边城亚东》、《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鲜明提出“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即“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他所创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的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方针,与“因材施教、顺水推舟”尊重个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大批视野开阔、风格独具的美术人才。
董希文在他五十八年的短暂生命中为自己所热爱的绘画艺术和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尽可能的努力尝试力图完成心中为自己定下的任务:负起对中国美术应有的一份责任。虽然他没赶上改革开放的机遇,时间和客观条件没能允许他达到期许的目标,留下许多遗憾,但是他在几十年前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已经留给后人值得参照的可能。
董希文所创作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品中,充满了阳光的气息,清新刚建的艺术语言传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在不事张扬的平和外表下有着坚韧的性格,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始终保持着冷静思考的独立人格,他敢为社会担当使命的勇气和“一笔下去负千年重任”的精神,以及谦逊自省、正直不阿、待人友爱的美德都令我们永远深深的怀念、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