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到了一幅董希文油画作品的捐赠。这幅《王玉芳大娘像》(图1)是董希文先生1960年初为家中保姆王玉芳大娘所作的油画写生肖像,由王少昆先生代表王玉芳大娘全家人慷慨捐赠。
图1. 董希文《王玉芳大娘像》45.5x37.5cm,板面油彩,1960年代初(待修复)
2019年,王玉芳大娘长子王少昆先生最初通过董一沙女士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方表达了家属捐赠作品的心愿,并向美术馆提交了捐赠意向书,全文如下:
中央美术学院:
我母亲王玉芳生于1910年,故于1991年,终年81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曾在董希文教授家做过家政工作。顺便为董希文先生看护他的小女儿一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董希文先生为我母亲作了一幅画像,家母离世后,我们一直将此画像作为先祖遗像供奉。我弟弟王少峰在前几年离世,我现在年龄也有80有余,我们的后辈也无永久保存此画像的能力,很担心这一国宝级文物受到损毁,现在我们全家人想将此画像无偿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由国家长期保存,以确保董希文大师的遗作永存于世,仅此愿矣。
此致。
捐赠画像本人:王玉芳
长子:王少昆
次子:王少峰之子:王杨、王宁
美术馆方面自得知作品捐赠意向后十分重视,很快安排典藏部同事积极推进后续捐赠事宜。后因此捐赠项目赶上新冠疫情反复,耽搁手续办理多时。2020年下半年,美术馆典藏部同事以及董希文先生的女儿董一沙女士积极与王少昆先生等家属沟通。在2021年初,最终顺利的将作品接收并运送到美术馆(图2),这也为2021年美术馆的新一年收藏开启了序幕。
图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同事前往王少昆先生家中取作品并合影(右三为王少昆先生,右二为董一沙女士)
董希文先生的女儿董一沙女士也专门为此次捐赠撰写了回忆文字,使我们了解了更多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故事:
王玉芳大娘生前曾是我的父母亲自请到家中的保姆。五六十年代,在美术学院大雅宝宿舍的家中工作了多年(图3)。她为人正直,性格豁朗,受到全家人的爱戴和尊敬,被我们视为亲人。大娘在日常料理家务期间也见识过父亲作画的情景,常向人提起董先生洁身自好的品性;比如他的画室里整整齐齐,作画时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没见过他的衣服蹭上颜色等等,并把这些事当成美谈一讲再讲。六十年代初,大娘告辞回家之前,父亲抽时间为她画了这幅形神具备的油画肖像,作为感谢和送别。在之后的几十年间,这幅肖像一直悬挂在大娘和她的儿子家中(图4)。
图3. 五十年代王大娘和董一沙在家门前(董希文摄影)图4. 八十年代,王大娘家中墙上挂此肖像(董一沙摄影)
如今父亲、母亲和大娘都早已经去世多年,这幅肖像记录了王大娘和我们全家的友情,也见证了大画家董希文对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两年前王大娘的儿子,年事已高的王少昆先生多次跟我提起了他的愿望:为了能让这幅珍贵的肖像画永久保存下去,他决定代表大娘的后代将她捐献给国家收藏(图5)。王大哥继承了大娘豁达的秉性,开明大义的精神令我感动。为了帮他完成这一重要心愿,我建议他把这幅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肖像捐赠给父亲曾任教多年的中央美术学院保藏,供广大师生和美术爱好者们研究和观赏。我想,此事如能做成,也会告慰王大娘的在天之灵。
图5. 2019年,王少昆与董一沙谈捐赠事宜(家属提供)
附上多年前我发表的回忆文章《父亲董希文在大雅宝的岁月》其中一节,作为补充。
“我们家的王大娘很不平常,挺直的腰板瘦高个,虽然是小脚,可是爱听戏会武术的她,在操持完一天的家务活后,常会在院子里练练踢腿、翻几个筋斗。说话时俩眼一转一转地论断是非。小时候我无数次地他听她讲穆桂英挂帅和苏武牧羊的段子,所以骄傲地认为戏中的英雄就是我大娘这模样的。大娘在我们家里的地位很高,父母、全家都很尊敬她。多年后,大娘要回家看孙子了,父亲为她画了一幅油画肖像作为送别。‘十年浩劫’时,大娘特勇敢,回到院子里在造反派面前挺身而出替父亲说话。再过了好多年,我和大娘的两个儿子大哥二哥一道,按照大娘的嘱咐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平静的昆明湖”。
这件作品创作于董希文先生创作的高峰期,是他的人物肖像的代表风格,承载了董先生谦和善良的为人,同样作品也反映了新中国美术为普通大众造像的时代现象。
美术馆十分感谢王少昆先生等王玉芳大娘家属的慷慨之举,也感谢董希文先生家属的大力协助,后续也会对作品进行妥善保存、修复与研究展示。
新闻稿转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延伸阅读:【专辑】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100期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