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董希文《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 北京艺术双年展 |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发表时间:2022-12-31 21:31 北京 2022-12-31 21:47发表于2022年12月30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式开幕。本次双年展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文投承乾文化置业有限公司与木睦(北京)艺术顾问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12日。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黄虎,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胡智锋,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鲁晓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芝加哥大学教授、艺术史学家巫鸿组成的艺术委员会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次北京艺术双年展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版块策展人,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建筑师、艺术家马岩松,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朱朱,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房方,策展人、写作者申舶良,策展人、写作者、博古睿学者龙星如,通过“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 “蓝图北京”、 “无尽的交谈”、“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英姿”等七个版块,分别阐释“共生”这一主题。 展览呈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话题和样本,丰富“共生”这一主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涵义:一是空间“共生”,展示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二是时间“共生”,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 同时,在数字技术和网络科技加速发展下的“共生”也包含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共生、数字科技与艺术创意的共生、数字创意与现实生活的共生关系。数字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一直以来,北京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精神,形成了既传统又多元的“和而不同”的艺术气质。绘画、建筑、雕塑、文学、音乐、戏剧……各类艺术形式在这座城市建构了枝繁叶茂的艺术生态,并与其他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是从关心全人类命运与人类文明新发展坐标出发,本次双年展力求从全球与在地、城市与精神、观念与技术、青春与创造、生态与美学、传统与前卫、民族与文明等多重议题切入,通过综合艺术展览的形式实现各类型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共生,最终呈现中国乃至世界璀璨的当代文化。 同时,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也展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断开创文化艺术新局面的魄力与责任感。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 展览时间丨 2022年12月30日—2023年3月12日 每一件艺术作品,既有其在艺术系统内部的坐标,也有其所处社会历史时空的定位,策展人试图提取和显现这些信息,逐一为每一件(组)展品编写了简短的文字介绍,在看作品之外,增加了一种阅读的可能性,并希望在“看”与“读”的双重作用下,去接近展览中的39位创作者,渴望以他们那些曾经有过的记忆与想象,来激活观者各自的记忆与想象。 董希文参展作品 《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 董希文 布面油画 78x230cm 1958年 《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程速写》局部: 关于策展人 房方,1977 年生于北京,星空间画廊创办人,曾任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编导及《Hi 艺术》出品人。房方本科毕业于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曾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1 级EMBA,并在2012 至2014 年参加荷兰De Appel “画廊家”项目。 在中央电视台供职期间,房方完成了二十余部纪录长片,涉及梁思成传记、上海双年展、蔡国强APEC 烟火表演、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重要选题。创办星空间后,房方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发掘和推广事业中,并推出了一系列直击社会现象与艺术问题的展览,曾策划“坏孩子的天空:70 后的问题青年”、“找自己”、“亚洲不安之旅”等群展。近年来,他的策展活动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视觉艺术领域,策划了新裤子乐队跨界回顾展“北京新浪潮”及“新影像·不止所见”等大型展览。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
本板块参展艺术家 董希文/戴泽/韦启美/刘焕章/杨雨澍/ 刘香成/黄锐/张伟/王鲁炎/李珊/赵刚/ 梁缨/展望/王玉平/尹秀珍/刘小东/ 刘野/刘锋植/姜杰/赵半狄/喻红/ 冯梦波/宋冬/张晖/尹朝阳/仝天庆/ 欧阳春/黄宇兴/温凌/庞宽/彭磊/ 宋琨/梁远苇/仇晓飞/王一凡/吴笛/ 马秋莎/潘琳/萧涵秋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1946年应徐悲鸿邀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董希文工作室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董希文少年时受家庭重视新学影响,同时对中国宋元明清绘画及瓷器多有接触而喜爱。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主要师从于颜文樑、林风眠、常书鸿、恩·巴蒂等大师。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民众生活地区写生创作。1943年远赴西北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精髓和技法。1946年后到北平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巨作,其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50-60年代曾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和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大量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即鲜明提出“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和“因材施教、顺水推舟”的开放方针,成为新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与开创性的艺术大师及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