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 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

发表时间:2021-12-31 09:01作者:央视科教
文章附图



(点击观看视频)

回到北京后,董希文将这次写生稿整理出来,完成了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在董希文的笔下,这片土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希望


图片


1950年10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昌都冉冉升起。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昌都的解放使西藏的百万农奴看到了幸福和自由的曙光。

图片


西藏和平解放

百万农奴翻身做主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战略决策——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好进军西藏准备的同时,为使西藏人民免遭战火之苦,中央人民政府全力敦促和平解放事宜。


图片


1950年10月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执行解放昌都的作战任务,10月19日,昌都解放。昌都战役打开了西藏的东大门,为促进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图片


1951年4月,西藏爱国人士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和谈代表团来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展开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著名的《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企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制,蓄意破坏《十七条协议》,在1959年3月10日发动全面武装叛乱。


图片


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叛乱。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实行民主改革。


西藏民主改革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点击视频

听中共党史专家为您讲述


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实现政教分离;废除生产资料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废除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使农奴和奴隶获得人身自由。


西藏民主改革推行之后,对于人民来说都有哪些变化?



新闻图片《桑登分到了土地》摄于1959年,身世悲苦的老农奴桑登,在分到土地那一天,他把那象征分土地的木牌紧紧地贴在脸颊上,这个木牌上写着藏文:桑登田。


——中共党史专家马沈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为所有劳动者除去了千年的铁链和枷锁,人民成了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广大翻身农奴迸发出的生产热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


《翻身农奴把歌唱》歌曲


1960年春,西藏农区耕地面积扩大到1820平方千米,比1959年增加了200平方千米。按可比价格计算,西藏的生产总值1960年比1959年增长45.8%,人均生产总值增长42.9%。到1965年,西藏粮食总产量达到29万吨,比民主改革前的1958年增长66.1%。


图片



1963年,画家董希文根据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的历史事件,创作了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图片


巧用藏族舞蹈动作

色彩微妙搭配


点击视频

美术评论家尚辉带您赏析经典画作


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的经典性来自于画中藏族女性扶犁的动作,这个动作画家用的是藏族舞舞蹈动作。除了下腰动作之外,还有扭头动作。这幅画面需要一个舞蹈动作来点燃观众对欢快和愉悦心情的体验。


画中藏族女性穿着桃红色的上装和黑蓝相间的藏裙(邦典),色彩的对比与她的动作完美地结合,形成了这幅画面欢快感的激发点。


图片


两头牦牛一黑一白,在色彩的处理上形成了反差。


图片

画家运用拟人化的处理——两头牦牛奋蹄前行,寓意着千年的土地翻了身,连牦牛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




——美术评论家尚辉


图片


藏族女性后面还有一位解放军战士和藏民们正在犁地。这不仅仅是藏民们的日常,也是背后解放军和藏民们共同来努力才形成的一种欢快的场景。


图片


在画面远处地平线上,正在播种的红色拖拉机,让我们想象到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时代的跨越。


图片


画作中,远处的千年雪山与天空相接融为一体,山上微妙的色彩变化,展现出高原由于空气稀薄而产生的强烈透视感。


图片


画家将天蓝色、青蓝色、暖紫色、紫灰色、白色的色块并置在一起“挤”出一个个尖耸的雪顶。一条条嶙峋硬朗的山脊线把山体的阴阳向背表现出来,展现了雪山的原始之美。


图片



三次深入藏区写生创作


西藏民主改革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进藏写生,主要任务是歌颂农奴翻身做主人的社会新气象。这也是董希文先生第三次深入藏区写生和创作,这次写生他创作了《山歌》《翻身农奴》和《捻线藏女》等名作。



图片


董希文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先后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学习过的一位油画家。


图片


——美术评论家尚辉


图片


点击视频

看董希文在西藏写生珍贵影像

回到北京后,董希文将这次写生稿整理出来,完成了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


图片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将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


西藏民主改革后人民生活有哪些变化?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还有哪些艺术特色?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马沈、美术评论家尚辉一起,了解《千年土地翻了身》背后的故事。


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1

8月24日 22:30档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监制 / 田龙
主编 / 刘铭
编辑 / 田楚韵



图片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1946年应徐悲鸿邀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董希文工作室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董希文少年时受家庭重视新学影响,同时对中国宋元明清绘画及瓷器多有接触而喜爱。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主要师从于颜文樑、林风眠、常书鸿、恩·巴蒂等大师。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民众生活地区写生创作。1943年远赴西北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精髓和技法。1946年后到北平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巨作,其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50-60年代曾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和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大量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即鲜明提出“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和“因材施教、顺水推舟”的开放方针,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成为新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与开创性的艺术大师及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
图片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