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董希文的《农村互助组组长》| “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发表时间:2024-04-01 09:00 这幅《农村互助组组长》肖像就是这批作品中的精品。他以鲜明的大色块,洗练简洁的笔触“稳、准、狠”地塑造了一位生长在高原的壮年男子,久经日晒的皮肤,坚毅又自信的眼神,带有装饰纹样的厚重皮袄和毛绒泛起的皮帽,显出这位农村互助组长的威武形象。这幅画是董希文西藏写生中的代表作之一,色彩明快而概括,形象结实而笔法酣畅写意,充分体现了他作品中特有的“不以可变的光为重,而重不变的形”和“不重色彩的光化作用,而重本色”的油画中国风艺术理念。 这幅作品和其他同批写生在1961年12月西藏拉萨市举办的“董希文、吴冠中、邵晶坤西藏写生画展”中展出,日后又在北京等多地巡展,给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董希文 《农村互助组组长》 木板油画 53x40cm 196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61年,董希文和藏民在一起 相关阅读: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光华溇,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 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地区的他,用大量的写生和创作探索具有中国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的线性油画,在《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云南驮马图》等作品中表现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1943年董希文远赴西北大漠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技法和精髓。 1946年他来到北平,应徐悲鸿邀请担任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的巨制,如《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 五、六十年代他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并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出大量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如《大渡河泸定铁索桥》、《班佑河畔高草地》、《山歌》、《边城亚东》、《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鲜明提出“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即“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他所创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的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方针,与“因材施教、顺水推舟”尊重个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大批视野开阔、风格独具的美术人才。 董希文在他五十八年的短暂生命中为自己所热爱的绘画艺术和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尽可能的努力尝试力图完成心中为自己定下的任务:负起对中国美术应有的一份责任。虽然他没赶上改革开放的机遇,时间和客观条件没能允许他达到期许的目标,留下许多遗憾,但是他在几十年前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已经留给后人值得参照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