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 | 中国邮政浙江绍兴分公司发行彩色邮资机宣传戳

发表时间:2024-06-05 21:00作者:浙江绍兴邮政
文章附图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绍兴邮政,作者小邮


































关于发行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彩色邮资机宣传戳的公示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分公司定于2024年6月10日发行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彩色邮资机宣传戳1枚

    图案如下:


图片


使:

使:20246月10日上午8点开始启用

彩色邮资机宣传戳的使用范围、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考核等同邮政日戳。


同时发行纪念封1枚,图案如下:

图片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分公司

2024年6月5日


图片

董希文
[1914 - 1973]



      董希文,中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光华溇,1973年1月8日逝世于北京。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董希文少年时受父亲影响,埋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先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越南(法属)École des beaux-arts de l'Indochine。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自青年时便深入民间生活表现民众疾苦,并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古代壁画深得其精髓。


      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于五十年代鲜明提出“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即“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


      他所创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的教学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方针,与“因材施教、顺水推舟”尊重个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大批视野开阔、风格独具的美术人才。


      董希文光明磊落的一生中,创作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体现出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鲜明风貌,充满了阳光的气息,清新刚健的艺术语言传达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他所言“一笔负千年重任”,他的众多作品《开国大典》、《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草图》、《春到西藏》、《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年土地翻了身》、《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喜马拉雅山颂》、《山歌》等等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







图片


董希文《开国大典》

布面油画 230x400cm

1971年作者被要求修改后的原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董希文《春到西藏》

布面油画 153×234cm 1954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今年正值《春到西藏》创作发表70周年,特采用了该画作为纪念封的图案。




图片


董希文 《百万雄师过大江》

布面油画 200cm×466cm   1960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布面油画 77×143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图片



董希文 《哈萨克牧羊女》

布面油画   160x127cm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探求新的形式亦要同时代生活相称。我们不是抱着唯有一种形式的形式提倡者。应该不断地追求新生活,同时又要不断地追求新技巧:今天,我们要追求的是健康的、乐观主义的、英雄的、光明灿烂的强有力的艺术,决不应像那些十八世纪宫廷画家那样戴上老黄色的眼镜来画昏昏沉沉的程式化的景象。一方面我们从今天的实际生活中来表现新的现实,以不同的对象来探求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对象、主题,运用不同的色彩、色调,一方面我们也不妨多从传统里去学习。譬如印象主义的色彩分析有其科学性,后期印象主义中某些画家感情鲜明,表现力强,对我们都会有不少启发;就是古典时期的许多大师们的作品,那种装饰性的色彩原理,又何尝不能够用来帮助我们创造出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相结合的色彩艺术呢。

                   ——董希文《绘画的色彩问题》




图片

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



图片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光华溇,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
董希文少年时受家庭重视新学影响,同时对中国宋元明清绘画及瓷器多有接触而喜爱,埋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先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École des beaux-arts de l'Indochine(原译: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主要师从于颜文樑、林风眠、常书鸿、恩·巴蒂等人。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
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地区的他,用大量的写生和创作探索具有中国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的线性油画,在《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云南驮马图》等作品中表现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1943年董希文远赴西北大漠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技法和精髓。
1946年他来到北平,应徐悲鸿邀请担任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董希文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的巨制,如《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过草地》、《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
五、六十年代他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并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出大量技艺精湛、独树一帜、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如《大渡河泸定铁索桥》、《班佑河畔高草地》、《山歌》、《边城亚东》、《千年土地翻了身》等,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鲜明提出“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即“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他所创立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的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方针,与“因材施教、顺水推舟”尊重个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大批视野开阔、风格独具的美术人才。
董希文在他五十八年的短暂生命中为自己所热爱的绘画艺术和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尽可能的努力尝试力图完成心中为自己定下的任务:负起对中国美术应有的一份责任。虽然他没赶上改革开放的机遇,时间和客观条件没能允许他达到期许的目标,留下许多遗憾,但是他在几十年前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已经留给后人值得参照的可能。
董希文所创作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品中,充满了阳光的气息,清新刚健的艺术语言传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在不事张扬的平和外表下有着坚韧的性格,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始终保持着冷静思考的独立人格,他敢为社会担当使命的勇气和“一笔下去负千年重任”的精神,以及谦逊自省、正直不阿、待人友爱的美德都令我们永远深深的怀念、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