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 | 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

发表时间:2020-06-15 00:38作者:董希文
文章附图

董希文 《哈萨克牧羊女

160x127cm 布面油画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哈萨克牧羊女》局部:
























☀       ☀      ☀



摘自邵大箴“绘画味”<哈萨克牧羊女>》:

我爱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因为这幅画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也有浓郁的“绘画味”。描写哈萨克牧羊人的生活,画家没有面面俱到地平铺直叙,而是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一个看来平淡实际颇有诗意的场面。牧场上毡包旁妇女们在忙碌着为羊羔接生、挤奶,一位少女一手托着羊羔,一手提着奶壶,微微地倾斜着身躯,显示出欣喜的表情。活蹦乱跳的小白羊、黑羊、花羊,既和美丽少女的天真气相呼应,又和她略显矜持的表情相对照。戈壁滩山峦起伏,牧场上布着一个个毡包,骑手们在自由地驰骋。画家运用了写实和风格化相结合的手法,组成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画面。不论是前景牧羊女的体态、造型和服饰(尤其是那飘舞着的头巾),还是羊群、毡包、山峦的描绘,作者都追求稚拙的图案美。画家巧妙地用特有的几何形组成物象的轮廓结构,在画面上相互关照和呼应,极富有装饰趣味。色彩清淡、雅致。淡红、淡蓝、淡黄是基调,恰到好处地配以墨绿,显得沉着、和谐而优美。乍一看来,画面上线条飘舞,似乎杂乱,但细细欣赏,便发现作者对线的运用颇有造诣,是在掌握了用线规律的基础上的自由发挥。正是这错落有致的线,使这幅油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董希文毕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对敦煌艺术宝库有深厚的感情,从40年代初起,他就在敦煌考察、临摹,探索中国传统壁画造型的奥秘。他对欧洲艺术,从希腊罗马到现代流派,无不谙熟。不过他不是泥古不化的人,他的本事是能够把传统的、外国的好技巧拿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创造,用以表达现实生活。《哈萨克牧羊女》是董希文最早的探索成果之一,此画作于1948年,当时他描写的南疆地区尚未解放,作者本人的艺术才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心境是比较压抑的。作者在描写牧羊女劳动生活的美和诗意的同时,也含有一层淡淡的哀愁,这在整个画面形象的塑造中有所流露。


我在谈“绘画味”的时候,特地举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为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因为以前这幅画被扣过“形式主义”的罪名。我说“以前”,不仅指文化革命那十来年,而且指“文革”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时我们对绘画作品的欣赏标准理解得很片面很狭窄,似乎一件作品只要选个好题材、好场面就行了,什么表现风格、形式技巧,似乎统统是不重要的。谁要讲究点“绘画味”,谁就难免要遭受棍棒的袭击。《哈萨克牧羊女》的厄运便是一例。它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和观众重新见面,仍然那样光彩夺目,这有力地说明,只有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品,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摘自艾中信《董希文的创作道路和艺术素养》: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孜孜于探求形式,是为了使作品更好地表现生活感受。他虽然一向不主张绘画上过分强调光影,也不夸大油画的光色作用,但是为了表现在荒漠中的渺茫行旅,《戈壁驼影》既强调了光影,又夸张了光色,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他当时切身体会过的沙漠中漫长的旅途和寂寞的心情。为此,他选择了日落时分,用拉长的驼影以抒写苍茫暮色,这是作品的主题所决定的。同时期的作品《哈萨克牧羊女》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幅画虽然色彩比较明媚,但又蒙上一层薄雾之感,反映了草原牧女的一丝哀愁。生活本来是复杂的。这件作品的主题是比较含蓄的,作者的思想情绪也有种种矛盾,反映生活的艺术语言就比较别致。董希文早期所遵循的朴素的现实主义,非常忠于生活的实际,不追求构思的出奇,但在艺术形式上的探求往往煞费苦心,“语不惊人死不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表现派。但对于形式的探求,完全是出于对生活的诚挚的感情。所以看了这幅淡红、淡蓝、淡黄为基调的《哈萨克牧羊女》,并不觉得矫揉造作,也没有把古代壁画生搬硬套的痕迹,倒是把边远地区兄弟民族的日常生活富有诗意地和我们在感情上拉在了一起。



摘自钟涵《追忆董先生》:

董先生更早些年的作品在50年代中介绍得少,其实那是他的整个艺术探索精神光采不可或缺的前期部分。从《哈萨克牧羊女》到艾先生发表《油画风采谈》的时候才被重新介绍出来,令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它融合了西法的现代风格和敦煌壁画传统,边疆风物以装饰性构成,淡雅写意,明丽如诗,散发出清新的魅力,是前后几十年间中国油画传世作品中不用通行的写实手法而独辟蹊径的代表性杰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摘自费正《深沉的悲歌》:

1986年秋,我访问了在巴黎的华裔画家朱德群先生,在谈起董先生时,他这样说过:有些来巴黎留学的中国画家,只停留在学院派就不能前进了,对现代艺术不能理解,连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这样。董先生不同,他在40年代画的《哈萨克牧羊女》,今天拿到巴黎来也是一张好画!我在遥远的巴黎听到这样的评价,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历史给董先生的艺术生涯造成许多遗憾,但他在艰苦岁月里的辛勤耕耘,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他留在人间的作品是一曲曲抒情的壮歌,而他自己的一生却是一首深沉的悲歌!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董希文:绘画的色彩问题
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
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
董希文:《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
董希文:关于壁画的形式和制作方法
一张画 | 董希文的《拉萨河边》
一张画 | 董希文的《喜马拉雅山朵琼湖边》
一张画 |董希文的《春到西藏》
一张画 | 董希文的《草地医生》
一张画 | 董希文的《二郎山远眺大渡河》
一张画 | 董希文的《瀚海》

一张画 | 董希文的《戈壁驼影》

一张画 | 董希文的《临<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
儿童节 | 董希文镜头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