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的艺术与人生||大家谈(四)

发表时间:2018-08-13 20:56作者:编辑
文章附图

在董希文先生生前及身后,许许多多他的老师、同学、同事、学生、亲友及素不相识的学者和朋友们发表回忆、纪念和评论文章,对董希文的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给予了高度、热情、诚恳的关注和肯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进行探讨和研究,体现了大家共同对艺术的一片真诚。我们将分期摘录刊登。

⊹⊹⊹⊹⊹⊹⊹⊹⊹⊹⊹⊹⊹⊹⊹⊹⊹⊹

1962年《美术》杂志出了一期油画专集,我有幸作为美术编辑。当年我在约稿过程中突然说:“董先生,我如果突然问你一个问题,全世界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能不能回答我?”董先生有那个习惯动作,他那个手很大,大手一摆“那当然是凡高的《向日葵》。”应该说董先生在当时是很袒露心声的。   

——毕克官

梵高 《向日葵》 布面油画 91x72cm 1888年

梵高 《麦田中的丝柏》 布面油画 73x93cm 1889年

梵高 《自画像》 布面油画 1889年

梵高 《阿尔的吊桥》 布面油画 54x65cm 1888年


⊹⊹⊹⊹⊹⊹⊹⊹⊹⊹⊹⊹⊹⊹⊹⊹⊹⊹

董希文老师提倡的“大处落墨”法,同时也体现在他教我们油画的步骤上。他细心地教我们,一旦在画布上着色,就要同时把画中的各种颜色全铺开,把各种具有强烈对比的主色的距离拉大,在愣黄翠绿、姹紫嫣红的铺陈排比中,来定下全画的主色调,以后再一笔一笔地把这些强烈对比着的主色之间的颜色,谐调地衔接起来。当直到全画布都铺满颜色之后,再在局部细节的描绘上深入进去。董老师常说,只有拉开色彩之间的距离,才会使“色彩响亮”。董老师本人的油画是惊彩绝艳、高华璀璨的。他不但是歌咏光和色的诗人,而且是色彩的音乐家,他谈论起色彩来,有拟音的“通感”,比如他常说“色彩要响亮”,追求“掷地作金石声”的韵味,进而他讲求“节奏”、“韵律 这里就是借助并深涉到音乐形式美的纵深境域中了。例如在他谈到委拉斯凯兹的《布列达的受降》一画时,指出其右上方的一排排标枪,并不是整齐地密排平行线。平行地长长的垂直线如被整齐排列,固有利于表现胜利军容的威严和整肃;但画家活泼地穿插了几根斜线,便愈显得参差错落、铮琮有致,从这里所谓“节奏”、“韵律”便可目击道存了。

——陈亚平

委拉斯凯兹 《布列达的投降》油画 307x367cm 1635年

委拉斯凯兹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 141x119cm 1650年

⊹⊹⊹⊹⊹⊹⊹⊹⊹⊹⊹⊹⊹⊹⊹⊹⊹⊹

有些人对“民族化”的提法有误解,认为强调民族化,会忽视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其实董希文非常注意学习西方,而且是全方位的古典与现代、写实与抽象。可以说在油画系的教学中,像董先生那样关注学生,注重对西方艺术家的学习,并不多见。

董希文的绘画思想集中在他《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和《绘画的色彩问题》,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不禁感到画家博学多才、古今中外触类旁通,而且对中外绘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湛的见解,他的油画民族风是在对西方绘画广泛研究与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不同画家的长处。“五四新文化运动”,传统绘画受到冲击,许多学西洋画的画家认为中国画不科学、落后,于是主张全盘西化,自标“新潮”,否定传统,一味趋新,这种行为造成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又呈现了“全盘苏化”的倾向,派送留学生,美术院校的绘画教学以契斯恰科夫教学法为准绳,把欧洲的绘画斥责为资产阶级艺术,统统加以排斥。董希文则较为客观,他认为中国、欧美绘画都各有其长,苏联艺术也有其自己的特色,但这都是各民族人民自己生活的反映。他主张任何艺术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龚产兴

萨里扬 《bjni要塞 》油画 1923年

列宾 《蜻蜓——画家女儿列宾娜》 油画 1884年


董希文作品:

董希文 《瓜叶菊》 布面油画 54x65.5cm 1962年

董希文 《喜马拉雅山第二高峰下》 木板油画 40x53cm 1961年

董希文《芦花青稞丰收》40x53cm 木板油画 1955年

董希文 《班佑河畔》 31.5x44cm 纸本水粉 1955年

董希文 《翻身农奴》 木板油画 53x40cm 1961年

董希文 《喜马拉雅山第二高峰下》 木板油画 40x53cm 1961年

董希文 《窗前静物》 木板油画 64x81cm 1947年

董希文 《格鲁吉亚共和国功勋演员契苍娜泽》

纸本彩墨 73.5×48cm 1957年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欢迎查看)

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   

董希文:关于壁画的形式和制作方法

董希文:《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   

听董希文自己说油画《开国大典》

董一沙:父亲在大雅宝的岁月(上)

董一沙:父亲在大雅宝的岁月(下)

邵大箴:为新中国增添了灿烂光辉   

詹建俊:董希文先生的“兼收并蓄”和“顺水推舟”   

许幸之:与董希文对谈艺术   

艾中信:董希文的创作道路和艺术素养   

    正:忆先生董希文:深沉的悲歌   

袁运生:董希文的艺术精神   

姚钟华:谈董希文先生的藏区写生兼议对景创作   

刘秉江:回忆恩师董希文   

范迪安:《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序   

董一沙:《董希文的艺术历程》(上、中、下)   

刘   新:董希文速写手稿遗珍   

李骆公:弱冠之谊——忆希文兄   

【视频】灵感高原||画家心驰神往的西藏   

水天中:董希文绘画艺术浅论   

李秀实:记董希文先生的写生课   

邵伟尧:“顺水推舟”因材施教 ——董希文美术教学法的核心   

靳之林:董希文为创建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做不懈的努力   

邵大箴:“绘画味”和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

董一沙:珍爱生命 久远的记忆 回忆父亲董希文   

高    泉:无尽的怀念   

【展讯】大雅宝胡同甲2号文献研究展: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的记忆   

张颂南:远方的思念   

祁海平:重读董希文   

周功华:油画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谷   嶙:和董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宋怀桂:师生缘 ——回忆我的老师董希文先生   

【专辑】董希文画中的母亲   

【新闻】中央美院百年校庆 董希文作品新的捐赠《农村互助组组长》

端午·董希文的生日||大家谈 (一)   

董希文的艺术与人生||大家谈(二)   

董希文的艺术与人生||大家谈(三)   

【视频】六集纪录片《敦煌画派》 | 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