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评论:李松 ❈ 钟涵 ❈ 闻立鹏
编辑
2018-07-16
在董希文先生生前及身后,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同事、学生、亲友及素不相识的学者和朋友们发表回忆、纪念和评论文章,对他的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给予了高度、热情、诚恳的关注和肯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进行探讨和研究,体现了大家共同对艺术的一片真诚…
编辑
2018-07-02
农历五月初五是董希文的生日,从1914年至今先生104岁了。 在他生前身后,许许多多他的老师同学同事学生亲友及素不相识的朋友们发表纪念和评论文章,对他的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给予了高度、热情、诚恳的关注和肯定,体现了大家共同对艺术的一片真诚……
编辑
2018-06-18
杰出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董希文,生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创建董希文工作室(现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他曾三次深入西藏写生创作,以鲜明的手法描绘了藏区特有的风光及在大时代中独具个性的藏民形象。
编者
2018-05-30
❤母亲节专辑❤
董希文
2018-05-13
在我许许多多的个人收藏中,有一张照片十分珍贵,那是一张用老式照相机拍摄的两寸见方的黑白照,虽已发黄,但仍很清晰,是我与一位先生的合影,这位先生不是别人,就是除我父亲、丈夫、儿子和周恩来总理之外,第五位对我最具影响力的男人,我的有缘之师……
宋怀桂
2018-05-02
他常给我们讲中国古画,也从不排斥西方现代派绘画。他曾经以赞美的口气称赞马蒂斯的色彩可以“枪毙”人,并曾以敦煌壁画和马蒂斯的画作比较,说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敦煌数年,石窟壁画对他长期的熏陶,影响他对色彩产生爱好强烈对比的感情。
谷嶙
2018-04-08
董希文明确提出:“画家是有权利改变对象的,使画面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更集中更充分地表现生活中的美…”他赞同那种尊重自己感觉的作品,从客观规律中比较迅速、深刻地理解对象的规律,并且不会被对象所束缚,不停留在表面上,其绘画性也更强…
周功华
2018-03-25
董希文作画的用笔最为值得称道,讲究一笔下去形、质、生命三因素俱备,追求笔笔传神。其风采常常让我想起米芾的书法来,如同风樯阵马,快刀斩乱麻,沉着痛快,爽利无比。然而于精微之处,飞花点叶,笔锋弹跳有声,神圆气足,可以想见作者全神贯注的作画状态…
祁海平
2018-03-11
我是按董先生常说的“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的原则,其实写实只是一个技法,我这幅《雨后·布朗小丘》实际上是‘象征主义“的,中国画传统画山水,不只是画他所见到的,更是画他心中所感受的、向往的,是可观、可游、可居的。
张颂南
2018-02-26
他们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和艺术方向,但是每个人都用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铸造成新中国美术的传奇……
编者
2018-02-09
他犹如一个元帅,是把大家作为各具特长的战将而训练的,他绝不磨损大家哪怕是一点锐气,总是鼓励大家朝着各自的目标奋力。他给大家准备着各自的营养,从顾闳中、阎立本到波提切利、西盖罗斯。从野兽派、新古典主义到明清绘画、敦煌艺术,循名责实、言必有中…
高泉
2018-01-22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
董一沙
2018-01-08
今天是父亲董希文逝世四十四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董一沙
2017-12-31
我爱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因为这幅画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也有浓郁的“绘画味”。
邵大箴
2017-12-12
“他以极大的兴趣观察着同学中出现的个人风格的苗头,……按照每个同学不同的路子把它引向成熟。”
靳之林
2017-11-28
回顾董希文先生的教学,我们第一批九个学生毕业时确是九个风格,各不相同,彼此的差别拉得也比较开,而且没有一个画法是像董先生的。但在艺术观和创造意识上是像董先生的。
邵伟尧
2017-11-14
董希文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1957年,是阐述其鲜明艺术主张的理论代表作,与他的绘画实践相得益彰,60年来接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
董希文
2017-10-31
“一次课堂教学,能否激起学生的激情,产生急于表现的欲望,同只是冷冰冰地面对模特儿无动于衷机械地涂鸦大有不同。”
李秀实
2017-10-17
《开国大典》作为董希文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至今已有65年,今天我们重读当年青年画家在盛誉之下写就的这篇短文,那种朴素真挚的感情、冷静深远的思考,尤其敢于超越自己、对艺术探索永无止境的精神,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提示。
董希文
2017-10-02
很难把董希文划归哪个主义或哪个派,他既不是“法国派”,也不是“苏联派”;至于说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者说他是“浪漫主义”,窃以为都不甚恰当。董希文就是董希文,这正是他的艺术传世价值之所在。
水天中
2017-09-18
此文是李骆公先生在90年代所作,追忆了他与董希文、赵无极同为上海美专学子时的往事。今年正值李骆公先生诞辰100周年,重发此文以示纪念,同时对这三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的友情和他们的艺术表示敬意。
李骆公
2017-09-05
董希文存世不多的素描或速写,不仅表现了他横溢的才气和过人的灵气,还表现了他的勤奋与实干。其魅力也不见得亚于他的一些油画巨构,着实是非常让人心仪的一批小品。
刘新
2017-08-21
在绘画上,色彩的感情与象征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创作这幅画时,我极力想画出一种色彩的表情——从而把复杂而昏暗的烟火气息转化为胜利的光辉。
董希文
2017-08-07
本片汇集自40年代至2000年后20多位画家在藏区的亲身经历…青藏高原雄踞世界之巅,洁白的冰雪令这片土地神圣而冷峻,藏族等民族顽强地生存在这茫茫的雪域高原,描绘这里的特有风光和它的人文形象,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7-07-24
正值七七事变八十周年,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校史专家郑朝 特撰文纪念烽火中的国立艺专,回溯这段苦难重重,又是光辉熠熠的岁月。转自中国美术学院,有手绘的战时国立艺专迁徙地图,师生在沅陵、贵阳、长沙、昆明、安江村、磐溪留影,滕固作词的国立艺专校歌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7-07
1973年1月8日凌晨3时去世,终年58岁。临终最后一句话:“把我放平。”极其从容。
董一沙
2017-06-26
本文为1949年(35岁)~1961年(47岁)部分,未完待续!
董一沙
2017-06-12
农历五月初五是董希文的诞辰日,特刊发《董希文的艺术历程》即年表长编,以示纪念,原文载于《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文献集。
董一沙
2017-05-30
本文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董一沙编《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画集所作序言,文末附大量图片,介绍画集内容精选。
范迪安
2017-05-22
在董先生众多作品中我最爱的还是那些小品画。三次去西藏的写生最能显出先生炽热赤诚的情感。当一位艺术家不是受人委托,也未遭行政干预而是发自肺腑的自愿创作时,往往更能显露其真正的人格与品性,也更能如实地表达其灵脉的跃动。
刘秉江
2017-05-08
1955年长征路线写生倾向纪实性,一草一木真切动人。而1961年西藏写生则有种颂歌般的基调,手法更奔放多变,有种浪漫气息。如果说前者近于“史实”,后者则为“史诗”,二者差异透露出作者心中构想的“大形象”不同……
姚钟华
2017-04-24
综观董希文先生一生的作品,每一幅都是元气充沛,透出蓬勃的生机。这种贯穿所有作品中的品质,正是中国画论中最核心的一条,“气韵生动”……更流露在充满生命力的董先生所特有的活泼、生动、严谨、抒情的每个笔触里。这些都透露着先生的生命理想和艺术精神。
袁运生
2017-04-10
董先生的艺术主张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回答是明确的。似乎有这样一种效果: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与中国民族艺术的距离被拉近了。
费正
2017-03-28